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質疑“作業(yè)免簽”折射家長育兒焦慮質疑“作業(yè)免簽”折射家長育兒焦慮
來源: 紅網(wǎng) 作者:徐大發(fā) 時間:2014-03-24 17:14
“已聽寫三遍”、“已背誦”、“已預習”……自從孩子上了小學,家長每日例行在孩子作業(yè)本上“簽字”已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然而近日昌平城關小學、朝陽白家莊小學、農科院附小、北京小學豐臺萬年花城分校等本市部分小學卻開始試水作業(yè)“免簽”。校方管理者稱,此舉旨在減輕家長負擔,增強學生自主能力;然而,一部分家長和教師卻對此爭議不斷。(3月23日《北京青年報》)
很久以來,每晚家長簽字似乎已成了一種育兒習慣性動作??陀^地說,家長每天對孩子帶回來的作業(yè)試卷等簽字,確實對監(jiān)督孩子進步有一定的作用,最起碼可以讓父母關注一下孩子的學習動態(tài)。但嚴格地講對孩子的學習實質上的影響并不是很顯著。因為家長的“簽字”只是從外圍形勢上起到一點監(jiān)督作用,代替不了學校的重點教育。要是碰到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長或沒有時間精力幫助孩子的家長,這種簽字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還有些家長,根本就不支持作業(yè)簽字,認為學校是在轉移自己的育人陣地,甚至是在推脫教育責任。有“飽受其苦”的簽字抱怨,那么這樣的作業(yè)簽字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由此看來,“家長簽字”制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倘若掌握不好度,就失去了家校聯(lián)合教育的意義。
從長遠來看,如果作業(yè)簽字太多,無疑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有意無意間增加了孩子的課業(yè)負擔,這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畢竟“保姆式”教育,會讓孩子先天“缺鈣”。自去年出臺小學生減負“國十條”后,如何減負就成了熱門話題。北京市正在推行中小學減負政策,一二年級取消了家庭作業(yè),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yè)時間,要求嚴格,基本作業(yè)量都很少,也就自然而然減少了“作業(yè)簽字”數(shù)量,某種程度上減少簽字或不簽字也是減負改革的映射,家長對此應該理解支持。
說白了,部分家長質疑作業(yè)減負還是怕自家孩子成績落下,因為長期來的應試教育幾乎都是通過作業(yè)苦練出來的成績,突然中斷簽字也就變得不自信起來。這其實是一種對孩子未來成才焦慮的表現(xiàn)。也不能說這些家長的擔心毫無道理,如果沒有優(yōu)化課堂教學和精心設計作業(yè)訓練作保障,單純一個取消家長簽字措施,顯然無法讓家長看到孩子學習的未來愿景。
為了消除家長對孩子成才的焦慮,雖然減少或取消了作業(yè)簽字制,但其他形式的家?;有枰訌姟1热缫訌娊處熂以L次數(shù),開辟校訊通QQ群校園博客網(wǎng)站等平臺,保障學校老師家長的及時互動與溝通,讓家長即時掌握孩子的學習動向;老師還可以推薦教育孩子的小方法,同家長一起遠距離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孩子養(yǎng)成更好的學習休息習慣,換一種形式去關注孩子的成長。
文/徐大發(fā)
(編輯: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