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上午,一名54歲的建筑工人在作業(yè)時不慎觸電,當場意識喪失、呼吸心跳驟停,命懸一線。海南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以下簡稱“海醫(yī)一附院”)急診科團隊迅速響應,展開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最終成功讓患者恢復自主心律。這場高難度搶救,再次凸顯意外發(fā)生時現(xiàn)場急救和專業(yè)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性。
患者觸電后,海南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轉運中心急救人員第一時間抵達現(xiàn)場實施心肺復蘇并緊急轉運。抵達急診科后,值班醫(yī)生迅速評估患者病情并立即將患者送入搶救復蘇單元。創(chuàng)傷救治團隊醫(yī)生和急診科搶救班護士迅速響應形成搶救團隊,給予持續(xù)心肺復蘇、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強心、升壓、糾酸等一系列搶救措施。急診科劉笑然主任得知該患者病情后當即加入搶救團隊,承擔起搶救總指揮的角色,并立即指揮急診科ECMO小組到場協(xié)助搶救。搶救期間,患者兩次出現(xiàn)室顫,均及時給予電除顫。
經過11分鐘及時高效的搶救,患者終于恢復竇性心律,隨后轉入創(chuàng)傷ICU進一步治療。此次搶救展現(xiàn)了海南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在急危重癥救治中的快速響應能力。

周曉華副主任在進行院內轉運前的再次評估。
以上觸電急救事例再次為我們用電安全敲響警鐘,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電流是如何作案,遇到觸電又當如何急救,共同防患于未然。
一、電流如何“行兇”?
1、電流強度:1毫安是“酥麻”,10毫安可致肌肉強直、松不開手,50毫安就能讓心室顫動,100毫安以上呼吸中樞“罷工”。
2、電壓高低:家用220伏足夠致命;高壓電10千伏以上,常伴隨多處器官“深度燒烤”。
3、通電時間:每多1秒,焦耳熱呈指數(shù)增長,組織碳化概率成倍上升。
4、電流路徑:左手→右腳(經過心、肺)最危險;頭→手(經過腦干)可瞬間呼吸停止。
5、交流比直流更“粘”:50Hz低頻交流易誘發(fā)心室顫動,還讓人“抓住”電源甩不掉。
二、黃金4分鐘——現(xiàn)場急救“四部曲”
1、斷電:先關閘、拔插頭;高壓電需等供電局拉閘,旁人保持≥10米距離,用干燥木棒、橡膠棍挑線。
2、評估:拍肩+呼喊,10秒內掃視胸廓起伏,無呼吸或僅瀕死喘息,立即CPR。
3、按壓:30次胸外按壓(深度5–6cm,頻率100–120次/分)+2次人工呼吸,5個循環(huán)后復檢,AED到場立即貼電極片,遵循語音指示。
4、保護創(chuàng)面:用無菌紗布或清潔被單覆蓋電擊進口、出口,禁止涂牙膏、醬油、紅汞;衣物粘連時,剪開而非撕脫。
三、急診室的“接力賽”
1、氣道:先評估,必要時氣管插管,電擊傷合并高能量墜落史要警惕頸椎損傷。
2、呼吸:100%氧吸入,出現(xiàn)肺水腫及時利尿、PEEP。
3、循環(huán):兩條粗針徑靜脈通道,快速補液+碳酸氫鈉堿化尿液,甘露醇利尿,防止肌紅蛋白堵塞腎小管。
4、創(chuàng)面:早期筋膜室切開減壓,切除壞死組織,延期縫合或植皮;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廣譜抗生素防治感染。
5、監(jiān)測:心電持續(xù)24–48h,警惕遲發(fā)性心律失常;查心肌酶、肝腎功能、血氣,必要時血透。
四、容易被忽視的“暗傷”
眼:電流經頭部可致白內障,3–6個月才出現(xiàn)。
耳:鼓膜穿孔、神經性耳聾。
神經:遲發(fā)性肢體麻木、癱瘓,可在數(shù)周后顯現(xiàn)。
骨:電流沿骨傳導致骨膜壞死、骨折,早期X線可能正常。
心理: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高發(fā),別忘心理干預。
五、預防——讓電流“絕緣”于生活
1、濕手不碰插座,浴室裝30毫安漏電保護器。
2、不在電線上掛衣曬被,不私拉亂接。
3、雷雨關窗斷電,樹下不躲雨,金屬傘柄先收。
4、施工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高壓作業(yè)持證上崗。
5、給娃買安全插座保護蓋,把插孔變成“隱形門”。
電流無情,急救有術。每一次迅速斷電、每一次標準按壓、每一次接力奔跑,都可能讓驟停的心臟重新“起搏”,讓瀕危的呼吸再次“上線”。愿這篇小文再次引發(fā)大家對用電安全的警醒和警惕,成為您與死神之間的“絕緣手套”,在緊要關頭,護住自己和他人跳動的生命。為了身邊人的安全,輕點手指轉發(fā)收藏吧!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