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私德:把道德刻印于做人做事細節(jié)
“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這是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副校長曾芳委員的職業(yè)理想。
黨史學習教育中,曾芳委員被長治市人民醫(yī)院副院長趙雪芳的事跡感動?!搬t(yī)生不能脫離臨床,更不能離開病人,一名離開病人的醫(yī)生,就沒有了生命價值”,曾芳委員將趙雪芳的話銘記于心,時常提醒自己:修醫(yī)德、行仁術,懷救苦之心、做蒼生大醫(yī)。
如今,她把這份體悟傳遞給學生。“醫(yī)德教育的關鍵在于‘仁’,要引導學生以仁心為初心,誠信慎獨,涵養(yǎng)高尚醫(yī)德,引導學生以仁心致匠心,精益求精,錘煉高超醫(yī)術。”
“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币粋€人的品德,刻印于做人做事的細節(jié),彰顯于具體而微小的點滴。
多年來,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揚琴表演藝術家劉月寧委員持續(xù)推動“茉莉花”揚琴藝術教育公益系列活動,發(fā)起成立“小茉莉”揚琴藝術團,用藝術滋養(yǎng)青少年一代,和孩子們共同成長,收獲感動,完善自我。“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高等藝術教育工作者,涵養(yǎng)、崇尚嚴以律己的品德就是要弘揚正道,在追求德藝雙馨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并通過美育教育和公益事業(yè)傳遞真善美,引導孩子們立志做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p>
白庚勝委員表示,要通過百年黨史的回顧與學習,強化黨的道德建設、提高黨員的道德修養(yǎng),以增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感召力,提升黨員的思想水平、道德約束、人文涵養(yǎng)。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實現(xiàn)理想信念、奮斗目標,完成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原中央黨校教育長 羅宗毅委員:
以史為鑒,匡正人生追求
對于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人來說,做人、做事、做學問三者從來分不開。追求真理還是追求名利、獻身國家還是患得患失、甘于寂寞還是浮躁張揚、實事求是還是弄虛作假,諸如此類的價值追求問題,貫穿學術人生的始終。長期以來,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把做人與做學問統(tǒng)一起來,贏得廣泛贊譽。但我們也看到,有極少數(shù)人存在學術浮夸、學術不端、學術腐敗問題。
精神追求是一個人向上向善的動力之源。以史為鏡可以正衣冠。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們重溫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包括科技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內(nèi)的無數(shù)革命先輩,把個人的追求、理想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令人景仰的風范,為我們提供了歷史鏡鑒,樹立了光輝榜樣。從“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舍生取義,到“科學報國”“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無怨無悔,無不彰顯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境界和價值追求,成為后來者學習的楷模、前行的航標。
通過學習黨史,我們要加強道德修養(yǎng)、匡正人生追求,樹立良好學術道德,自覺遵守學術規(guī)范,崇尚“士以弘道”的價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學問統(tǒng)一起來,心懷“國之大者”,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引領風尚、燭照人生。(光明日報記者劉江偉采訪整理)
·凡注明來源為“??诰W(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