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鶴壁市豫劇牛派藝術研究院院長 金不換代表:
深入基層 反映時代呼聲
2021年,我的家鄉(xiāng)遭受了嚴重洪災,這對文藝團隊是個很大的考驗。我們積極配合黨和政府,戰(zhàn)疫情、抗洪災,深入災區(qū)捐款捐物,并進行慰問演出,宣傳黨的聲音,鼓舞人民群眾帶著勇氣和信心抗洪救災。
在洪災現場,我看到一個個共產黨員勇敢向前、不怕犧牲,力保人民財產和家園的身姿,這大大激發(fā)了我的創(chuàng)作靈感。多么鮮活的素材!我的腦海里已經開始醞釀情節(jié)。
2021年,通過戲曲電影《情系大石巖》,我們把抗洪救災的真實題材搬上了銀幕。劇中一個個真實的動人故事,傳遞的是時代的聲音,展現的是一代人甚至幾代人默默奉獻的群像。我也深刻感受到,有筋骨、有溫度的作品,永遠不愁沒市場、沒觀眾。觀眾的心聲,也是時代的呼聲。
面對疫情影響,我們調整演出思路,利用互聯網進行直播,效果很好,每場觀看人數有5萬左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仍堅持把舞臺車開到老百姓家門口。一天3場演出,時間很緊湊,可我們不怕苦不怕累,早出晚歸,用心演出。我們的努力換回了老百姓的認可,從他們渴望、開心的眼神中,我收獲了溫暖,體會到文藝工作者被群眾真心認可的成就感。
藝術作品來自鮮活的生活。我深深感到,我們在推動新時代藝術事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要拓展思路,用心用情用力創(chuàng)作謳歌基層人物、展現時代特色、回應人民期待、弘揚正能量的作品,然后帶著作品深入基層為人民群眾演出。
這一年,我們的隊員也得到了鍛煉,豫劇民間藝術在年輕人中得到傳承和發(fā)展。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我愿投身于為鄉(xiāng)村振興鑄魂的事業(yè),繼續(xù)扎根基層,把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優(yōu)秀劇目帶到人民群眾中去,讓戲曲文化更好地服務鄉(xiāng)村振興。(光明日報記者崔興毅、李晉榮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3日 08版)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