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臨近“雙十一”“雙十二”“年末大促”這些購物節(jié)時,我們都在內心告誡自己:理性消費,不要被商家的打折促銷所迷惑。
然而,心里說著不要,手卻很誠實,一不注意就又掉進了買買買的“大坑”里,真想穿越到古代,看看古人是如何應對這些“消費節(jié)”的。
購物車里都有啥?
吃穿用度、柴米油鹽、海淘
很遺憾,即使我們穿越到了古代,也還是“難逃此節(jié)”,畢竟“能改變的是時間,不能改變的是人性”。喜歡買買買的人,無論何時何地,本性難移啊。
早在古代就有類似“618大促”、“雙十一”這樣的購物節(jié),只不過這些購物節(jié)被統(tǒng)一稱之為“重日節(jié)”,如一月一的元旦、二月二的春耕、三月三的上巳、四月四的夏鳳、五月五的端午、七月七的七夕、九月九的重陽……這些用來集中購物的節(jié)日又被稱之為“集期”,先秦時就已存在。
集期通常是在某個指定的交易場所,如“市”“集”“墟”“場”“街”都是集期的產物,也就相當于我們現在購物節(jié)使用的電商平臺。
既然有了“平臺”,那么古人的購物車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呢?
于有些人而言,購物節(jié)又相當于奢侈品牌新品發(fā)布會,那么他們的購物車里自然都是些奢侈品。最頻繁出現的是稀有紡織品,如絲綾、錦、綢、緞等,但這些商品的昂貴不在于商品的本身,而在于商品的增值服務。
他們喜歡穿高級私人定制,先選好面料,然后根據體型以及季節(jié),設計出相應的款式,再配之以匠心獨運的刺繡,絕對不會出現撞衫的尷尬。你可千萬別小瞧古代設計師,某一線奢侈品牌去年推出的爆款桶包就與唐代彩繪女傭的隨身挎包撞了款呢。
珠寶也是某些人最愛的私人定制物品之一。在購物節(jié),很多商家接受“來料定制”,消費者提供黃金珠寶等原材料,商家再通過設計,給消費者打造一整套首飾,工藝非常精致。
當然,這些買家不會輕易滿足于吃穿用度,精神上的追求也是無限的,他們的購物車里還常常有很多藝術品,如字畫、瓷器、絕版藏書、樂器等。
不過更令人震驚的是,在唐宋經濟繁榮時期,在集期這個購物節(jié)里,買家們還玩起了海淘!
眾所周知,古人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沐浴熏香,誰要是有獨特的香料,那簡直是璀璨的富人光環(huán)!
有需求,就有市場。在唐代有個名為馮若芳的海盜,在嗅到了商機以后,專業(yè)打劫波斯的海船,專攻香料,以獨特的沙龍香水俘獲萬千女性的心,從此發(fā)家致富,成為了購物節(jié)的海淘皇冠賣家。
集期這個購物節(jié),初衷是“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除了日常普通的集市,如“早市”“夜市”“廟會”等,還有一個集市叫作“窮漢市”,相當于現在的二手貨交易平臺,“九塊九包郵專區(qū)”,也就是老百姓買東西的地方。
他們同樣會購買日常穿的衣服鞋帽,生活用品,但更多的是食物。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寫道: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幞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以紙糊架子盤游出賣。潘樓并州東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鬧處亦賣果食種生花果之類。
有趣的是,古今購物車的主人大多還是女人?!蹲砦陶勪洝肪驮鴤让婷鑼戇^七夕節(jié)的乞巧市,人多到“車馬嗔咽”“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得復出,至夜方散”,果真在買買買這件事上,婦女永遠頂起了大半邊天。
營銷手段層出不窮
直播帶貨、折扣、拉新……
很多時候,原本我們并不是很想買東西,往往是因為商家的活動而動了心,從鋪天蓋地的廣告到打折促銷,再到現如今的直播,很少有消費者能夠做到“全身而退”,殊不知這些商家的營銷手段都出自古人的生意經。
古代商家搞促銷,浮夸的廣告自然少不了,最有名的莫過于“吟叫”,相當于我們今年最流行的直播購物。尤其是宋代商人,對于“吟叫”非常有一套,高承就曾在《事物紀原·博弈嬉戲》中有過記載:京師凡賣一物,必有聲韻,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聲調,閑以詞章,以為戲樂也。今盛行于世,又謂之吟叫也。
在京師,只要有市場,就必定有叫賣聲,而這些叫賣聲都各有特點,講究文案與音律,比起我們“五塊五塊,清倉大甩賣”以及某拼購平臺洗腦的主題曲,內涵與格調都不知上升了多少個臺階。
當然,廣告再浮夸,價格沒有優(yōu)勢也是萬萬不行的,畢竟我們都想在這些促銷活動里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這才不辜負我們因深夜“剁手”而長出的黑眼圈。
古人怎么會不知道這些?
有古語叫作“貪三廉五”,出自《史記·貨殖列傳》,大概意思是作為商家要大氣,貪圖利潤的人只能賺取30%的利潤,而講究薄利多銷的人,卻能賺50%,所以很早之前就有了“削價”,又名“降價”。
“商業(yè)之父”范蠡曾在接受財經節(jié)目訪談時,劃出了重點: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在商品值錢的時候,一定要加強推銷,趕緊出手,商品一旦過氣,只會變得分文不值。正因如此,商家們的打折促銷、優(yōu)惠折扣才會如此瘋狂!
除去廣告、打折這些營銷手段,古代商家對自己也有目標與任務。單靠老客戶可不行,必須要有持續(xù)不斷的新顧客,商家才能有未來?,F代互聯(lián)網電商平臺有個詞叫“拉新”,即用各種促銷滿減優(yōu)惠券或者禮物吸引新顧客,為了使目的不太明顯,年年都會設計新游戲,而古人除了發(fā)放“紅票”以外,也會設計游戲,最有名的莫過于“關撲”。
關撲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抽簽轉盤摸獎,用預售商品作為彩頭,按照約定的方式,如轉盤、拋銅錢、套圈,只要投中了就可以免費或低價得到商品。這種營銷方式恰好抓住了大眾貪便宜的心理,甚至讓人上癮,很多人沉迷于此,危害程度極高。于是宋代政府對此進行了限制,只允許在“元旦”“寒食”“冬至”三天使用,其余時間一律算作“非法賭博”。
看來,古代商家玩起營銷來,也是絲毫不手軟。
服務全方位
花唄、賬單分期、七天無條件退款、快遞送貨上門
在古代,清空購物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想買的東西無限,錢包有限。為了促進銷售,古代商家也支持信用卡、花唄等付款方式,也就是傳說中的賒賬。
古代的賒賬與我們一樣,通過考核個人的資產收入等情況,決定賒賬的額度與期限。很多古代富人出門就沒有付錢的習慣,因為是大戶人家,住哪兒,做什么的,整個城都知道,消費只掛賬,到了月底,商家整理好賬單,提供上門收款服務。所以于富人而言,賒賬又叫月結。
而一般老百姓沒有雄厚的財力,自然不能像富人那樣直接月結,購物節(jié)里看上了大件,又沒法付全款,于是就選擇了賬單分期。與商家商量分期的期數以及每期還款利息,再將自己暫時用不著的貴重物品作為抵押,以此實現“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
若是在購物節(jié),遇到買家不夠給力,古代商家還有一個服務叫“撤暫”,不管買家需不需要,一律免費試吃試用,相當于我們現如今的七天無條件退換。因為成本的原因,所以撤暫這樣的服務多用于食品類。
既然購物車加滿了,促銷的紅票拿到了,沒錢結賬的尷尬也解決了,剩下來的就是送貨問題。
在古代購物節(jié)買買買以后,需要對包裹朝思暮想么?
當然需要,畢竟古代購物節(jié)當天門市與攤位的面積都是有限的,貨品不一定都會陳列出來,倉儲空間也極為有限。所以,一般商家都會有免費送貨上門的服務,在古代又被稱為“送利”。
這個由商家免費送貨上門的服務多用于古代購物節(jié)的現貨,而更多的古代人會選擇期貨,也就是下了訂單,付了預售定金,待商家把貨制作完成后,才可收貨。
往往,這樣的期貨都會十分貴重,作為商家,不得不把這項艱巨的任務交給民間的快遞公司,也就是傳說中的私人鏢局,因為驛站只允許官方使用。
古代的私人鏢局承擔了大量購物節(jié)的快遞包裹,因為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巨大,所以古代私人鏢局只接受貴重物品的運送,而古代的快遞小哥除了會認路和聯(lián)系客戶以外,更重要的是武功高強,能打!
畢竟古代治安不如我們現代,動輒出現劫匪,若是不能打,別提保價賠損了,單是保住小命都危險!
還記得這句話么?
親,確認收貨以后,記得給我打五星好評喲!
在完成購物節(jié)的交易以后,買家的評價對商家至關重要,這直接影響到商家往后每一次購物節(jié)的利潤。在古代更是如此,瘋狂的購物節(jié)結束以后,商家更需要的是好評與信譽,比起我們現在常見的刷單求好評,古代商家求好評的方式更加低調有內涵!
尤其講究讓名人“背書”,從演藝界到文學界,再到政界,古代商家特別熱衷于讓他們在墻上題詩作畫寫牌匾。若是祖上冒青煙,遇到皇帝這樣的大BOSS,提筆一揮個什么“天下第一樓”“天下第一鴨”之類的牌匾,那真是子孫萬代都能享受到的殊榮啊。
看完了古人購物節(jié)的所有套路和流程,對于即將剁手買買買的自己又多了幾分理解與安慰,畢竟古人買買買起來,比我們現代人瘋狂多了。還有就是,請商家們別再談什么互聯(lián)網思維了,你想搞的這些營銷策略,古人早已經使得出神入化。
?
?
?
相關鏈接:
“雙十一”臨近 海口旅游市場升溫?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