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央組織拍攝的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在中央電視臺及融媒體平臺播出,以高遠的站位、翔實的案例,深入淺出地闡釋了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歷史意義,展示了新時期我國在司法體制改革領域的偉大成就,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善于順勢而為、勇于重典治亂、敢于壯士斷腕的政治勇氣和智慧,該專題片也因此獲得社會各界的強烈共鳴和熱烈好評。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一個社會的高度文明,必然要有與之配套的法治體系作支撐,一個國家的興旺發(fā)達,注定離不開法律的有效運行和不斷規(guī)范。值得一提的是,全面依法治國,不斷推進法治體系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終極目標不是懲治不法人員,也不是制約公民的權利,而是通過運用法律手段抑惡揚善、規(guī)范秩序、促進和諧,讓社會運行走上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進而為經濟發(fā)展保駕護航,實現把法治的“威力”化為發(fā)展的“動力”。
以法治為支撐,突出發(fā)展“主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也就是說,法治建設要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這個“主線”,不能偏向,更不能“跑題”。要體現人民性。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每一項法律制度的出臺,每一條規(guī)章的制定,必須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這樣法治建設才能體現民意,讓守法護法成為群眾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從而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經濟發(fā)展。要服從改革大局。法治建設說到底,就是為了維護社會穩(wěn)定,增加改革紅利和人民幸福指數,鑒于此,全面依法治國要成為推進改革的抓手,讓經濟運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及時糾錯、良性發(fā)展。
以法治為抓手,引領發(fā)展“路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事實證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wěn)定的治理。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治理?!鄙朴谶\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治理,就要完善司法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使之科學化高效化,為經濟社會發(fā)展廓出“路線”。突出引領作用。緊緊圍繞改革發(fā)展的需要,不斷完善法治體系,夯實責任下沉,讓法治建設緊跟時代步伐,引領經濟社會朝著快捷高效的“路線”健康發(fā)展。突出保障作用。要讓法律法規(guī)真正嚴起來,擴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權益,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大對腐敗的懲治力度,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讓經濟社會發(fā)展邁步康莊大道。
以法治為依托,堅守發(fā)展“底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guī)范發(fā)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文明的進程、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的改善,離不開發(fā)展這個中心主題。需要注意的是,廣大黨員干部在抓發(fā)展促民生的同時,不能僭越法律底線,任何以違法犯罪為代價的所謂“發(fā)展”都是經不起推敲和考驗的。強化修養(yǎng)。要把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鐫刻在骨髓里,不斷加強黨性修養(yǎng),提升自我修為,守住精神家園,升華人生境界,自覺遠離低級趣味,堅決抵制不良之風,帶頭守法,干出實績。秉公用權。黨員領導干部手中或多或少掌握權力,但要“吾日三省吾身”,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始終堅持秉公用權、依法用權,這樣才能在法律的框架下抓出發(fā)展的成效,干出經得起法律考驗,經得起群眾評判,經得起歷史評說的業(yè)績。
?。ㄗ髡邌挝唬褐泄怖杵娇h委組織部)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