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授權經銷的優(yōu)勢地位,車企成為了汽車產業(yè)鏈中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有些跨國車企超過一半的利潤來自中國,與此同時,國內不少汽車經銷商卻賣車不賺錢,在虧損邊緣苦苦掙扎,消費者利益也頻頻受損。
據報道,4月14日,商務部發(fā)布新《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打破了汽車銷售品牌授權單一體制,原廠零部件也將進入非授權渠道,汽車銷售成本有望大幅下降,車企對于銷售和售后領域的壟斷將從制度上削弱。據悉,該辦法將于7月1日正式實施。
根據新規(guī),汽車銷售將實現“三多模式”,即供應商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渠道進行銷售,經銷商可以同時經營多個品牌產品、為多個品牌汽車提供售后服務,消費者可以從多種渠道購買汽車、享受服務。這意味著,汽車銷售壟斷經營模式終于可能將被打破,這是汽車流通領域具有重要意義的大事,有助于進一步放開搞活國內汽車銷售市場。
那這是否等于,國內的汽車價格就在充分競爭下大幅下降呢?
回顧以往國內的汽車尤其是進口汽車價格高,比如同一款質的汽車,國內與國外的價格相差很多甚至幾倍,這固然有以往單一品牌單一授權壟斷經營,容易形成上下游價格聯(lián)盟的因素,但根本原因在兩個方面。
一是,汽車尤其是有些品牌的進口車,對我國消費者或者說代理經銷商實行的是差別價格、價格歧視政策——在汽車生產廠家的進口原始價(出廠價)環(huán)節(jié),就比銷往其他國家的同款質車輛高;二是,我國雖然在降低國內進口汽車的關稅等稅收,但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汽車消費稅負相對仍較高。
這里面牽涉到的差別價格、關稅、國內自主品牌汽車質量車型不夠等問題,都確切存在。僅靠下游或末端的“三多模式”,無法根治這些問題。這些也讓國內的汽車有效降價空間受限。
當然,此次“汽車銷售新規(guī)”對汽車銷售壟斷經營格局的打破,對民眾而言,是種利好。而這種善意,也可在汽車進口關稅消費稅改革、完善繼續(xù)搞活國內汽車市場的配套措施中得以接續(xù)。
?
?
相關鏈接:
家電零售巨頭涉足汽車銷售 能像賣家電一樣賣汽車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