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陳吉寧不采取“不打招呼、不事先通知、直奔現場、直查問題”的工作方式,我想他看到的恐怕也大不一樣。
環(huán)保部部長陳吉寧在河北省巡查時,不打招呼、不事先通知、直奔現場、直查問題。那么,陳部長查出了什么問題呢?
在河北新化股份有限公司廠區(qū)內,“循著刺鼻的硫化氫氣味,溯源追根”;在華北制藥有限公司發(fā)酵車間前的道路上,“幾十米的距離內就能聞到不同氣味”;在一家大門緊閉的石膏粉企業(yè),“車間地上被大量粉塵覆蓋。幾個工人自稱正在進行設備檢修,全身上下落滿了白色的粉塵”——顯然,陳部長不打招呼的巡查,查出了不少問題,甚至可以說“收獲頗豐”。
媒體的報道意在說明環(huán)保部巡查工作腳踏實地、講究實效、不玩花活。但是,報道所反映出的現實,并不讓人覺得陌生。來不來檢查組,環(huán)保面貌大不一樣;甚至就算來了檢查組,檢查組采取什么工作方式,環(huán)保面貌同樣大不一樣。
出現這樣的“大不一樣”,原因倒也不難理解:檢查組采取何種檢查方式,對被檢查一方造成的壓力,是大不一樣的。假如陳吉寧不采取“不打招呼、不事先通知、直奔現場、直查問題”的工作方式,我想他看到的恐怕也大不一樣。
環(huán)保之于當前中國的重大現實意義,從緊迫性、必要性上,很多人張口就能說出一大串??墒且坏┥婕艾F實,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做的和說的很可能就不一樣了。有的的確是客觀原因,比如新產業(yè)生長緩慢,一時還難以承擔起淘汰污染產業(yè)之后的經濟增長重任;有的則純粹是利益因素,許多排污企業(yè)是當地的納稅大戶,切實淘汰它們,會影響當地的財政收入。
如此這般的許許多多因素,對當前環(huán)保工作構成真實阻力。在這樣的現實中,環(huán)保工作采取什么樣的工作方式,將對環(huán)保成效產生直接影響。2月27日,環(huán)保部宣傳教育司在其官方微博通報了空氣質量專項督查情況,在走訪的363個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和企業(yè)中,發(fā)現問題140個。其中有的地方將早已停產的企業(yè)列入停限產企業(yè)名單;有的將“僵尸企業(yè)”列入應急停限產企業(yè)名單;有的將重點供暖單位納入應急減排名單,導致工作難以落實;還有的地方,則根本沒有將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業(yè)納入應急預案之中……
對于這些被查出問題的地方,你不能說它們沒有做環(huán)保工作。在它們的工作報告中,環(huán)保工作想必還取得了顯著進展呢!但它們的環(huán)保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環(huán)保,它們的環(huán)保究竟能有什么效果,還需要多說?
對于巡查中所發(fā)現問題的形成原因,陳吉寧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壓力傳導不夠”。這句話可謂點到了實質。有多大壓力就有多大動力,工作方式不同,產生的壓力也不同。鑒于現實,“不打招呼”顯然要比打招呼的壓力大,取得的效果也要好很多。但問題在于,如何保障“不打招呼”的壓力切實傳導下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