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周瑋)作為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重要文化遺產保護出版項目,《昆曲藝術大典》由海內外百余位專家學者歷經十余載苦心整理編撰,終以149卷鴻篇巨制的成果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13日,《昆曲藝術大典》在京首發(fā),近百位文化界人士見證了這一盛事。
中國昆曲在2001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首批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為更好研究、保護和傳承昆曲藝術,2004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啟動了《昆曲藝術大典》編纂工程,時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文章?lián)慰傊骶?,周巍峙、郭漢城、劉厚生、顧篤璜擔任總顧問。此項目由時代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爵甙不瘴乃嚦霭嫔绯霭妗?/p>
《昆曲藝術大典》所收內容為明代中葉以來六百多年間昆曲最重要的文字文獻、譜錄文獻、圖片資料、音像資料文獻、昆曲傳承人的文化遺存等。其中,明清及近代有關昆曲藝術的理論典籍、史料文獻、譜錄文獻等是最重要內容。全典版面字數約為9005萬字,其中整理編纂文字文獻2230余萬字,影印文獻396種(套)7萬多面,圖片6000余幅,錄音120余小時,錄像400余小時。成書149冊,包括《歷史理論典》15冊、《文學劇目典》14冊、《表演典》36冊、《音樂典》73冊、《美術典》8冊、《音像集成》2冊(含音視頻硬盤一套)、《索引》1冊。
《昆曲藝術大典》突破傳統(tǒng)集成式圖書編纂形式,借助文字文獻、音像資料、圖片資料等多種形式,立體形象、多層次、多側面地展示中國昆曲藝術在舞臺表演、傳統(tǒng)文化歷史等方面的遺存;同時,最大限度收集、整理了各類昆曲文獻,不僅有的版本文獻是第一次使用,而且有的內容也是第一次被整體性納入昆曲傳承、保護和整理、研究的范疇,比如影印的曾長期藏于藝人之手的身段譜等,為拓展昆曲作為舞臺藝術方面的內容內涵提供了堅實的文獻基礎。
當日舉行的首發(fā)式上,專家學者給予《昆曲藝術大典》很高評價,認為它是迄今對我國昆曲藝術最大規(guī)模、最為系統(tǒng)全面和科學的保護、整理與研究,這一“前無古人、后啟來者”的文化工程,為保護、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譜寫了一部華美篇章。正如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出版祝辭所說的,《昆曲藝術大典》不僅在昆曲文化遺產的保存和傳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其編撰和出版本身,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際范圍內的保護作出了示范性的榜樣。
?
相關鏈接:
越劇火了別忘了昆曲?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