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發(fā)射成功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開展十余項科學實驗。其中一項就是“太空上種莊稼”。
“天宮二號”上,航天員將參與高等植物的樣品回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受訪時說,航天員將在太空主要種植水稻、擬南芥等植物,以檢測空間微重力對生命活動的影響,為以植物為基礎的空間生命生態(tài)保障系統(tǒng)奠定技術基礎,以達到將來在空間站設立種植基地的遠期目標。
16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精確控制下,天宮二號成功實施了兩次軌道控制,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
15日發(fā)射成功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開展十余項科學實驗。其中一項就是“太空上種莊稼”。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受訪時說,航天員將在太空主要種植水稻、擬南芥等植物。
為何選擇水稻和擬南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tài)研究院高等植物專家鄭慧瓊表示,擬南芥和水稻是兩種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受到光周期調控的植物?!澳壳皩τ跀M南芥生產發(fā)育和基因表達情況非常清楚,如果在空間生長過程中發(fā)生變化,很容易識別。水稻是中國人的主要食物來源,希望在未來可以推廣到太空生活中。”
長時間在太空的微重力環(huán)境下,宇航員會發(fā)生航天綜合征。中科院空間應用系統(tǒng)總設計師趙光恒說,此次實驗目的就是為了研究植物在空間環(huán)境如何健康生長?!拔覀兿M芡ㄟ^實驗,未來讓航天員在空間長期駐留的過程中,能夠有菜吃、有飯吃,不需要全部從地面補給?!?/p>
在太空中種植植物,遠比想象的要困難。在載荷有限的情況下,“天宮二號”既要滿足航天員生存的基本需要,還要滿足植物的生長要求。因此,和太空食品一樣,太空植物所需的土壤和水,也要“私人訂制”。
據高等植物培養(yǎng)箱設計專家張濤介紹,此次實驗是以蛭石為土壤,鋪在一個長方形的盒子里,里面放入種子。“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盒子,里面功能很多,透氣不透水,防止微生物,水可以通過回收裝置循環(huán)利用等?!?/p>
此外,蛭石和種子只占據盒子四分之一的大小,其他部分則是為植物預留的生長空間。這個盒子將與儲液箱、控制箱等一起放入密閉培養(yǎng)箱,由“天宮二號”帶上太空。
張濤說,“天宮二號”入軌后,地面將發(fā)出上注指令,控制箱接收到衛(wèi)星發(fā)射的指令后,會把營養(yǎng)液注入土壤,種子獲得營養(yǎng)液后,實驗正式啟動。同時,培養(yǎng)箱里的光照系統(tǒng)和溫度控制系統(tǒng)開始作用,為植物生長提供環(huán)境,箱內的觀察相機也會對生長過程進行持續(xù)觀測。
一切似乎都是按照程序自動進行的,那么航天員將會對植物的生長產生哪些作用呢?
“航天員在返回地球前,需要來到‘天宮二號’的特定區(qū)域,把高等植物培養(yǎng)箱外面的鎖緊機構解開,拔出一個裝有在太空中生長擬南芥的容器,裝進特制的布袋子里帶回地球供后續(xù)研究?!睆垵f,取出容器之后,航天員還需要把解鎖機構復原,因為其他植物還要繼續(xù)在太空中生長。
解開、拔出、裝入、復原……這幾個看似簡單的動作,航天員卻需要經過多次訓練,因為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行動并沒有那么方便?!盀榱俗尯教靻T能夠按照科學的方法帶回樣品盒,需要給航天員提供訓練設備,提供培訓教材,進行實際操練?!编嵒郗傉f
當然,這難不倒素質過硬的航天員。他們表示,操作比較容易,還提出在太空植物培養(yǎng)方面,將來能夠做更高難度的參與。
未來,隨著中國空間站的建成,我國將執(zhí)行越來越多的航天任務,后續(xù)的試驗也將涉及更多的植物種類。也許有一天,依靠自己種植的糧食和蔬菜,在不提供補給的情況下,航天員真的可以在太空中存活500天。文/新華社供圖/視覺中國
“五星太空之家”是如何煉成的?
9月15日,“天宮二號”成功發(fā)射升空。10月中下旬,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會在距離地面393公里的軌道高度上,與神舟十一號飛船交會對接,為航天員組建“太空之家”。
高智能“大腦”SpaceOS2
說起航天器的智能化“大腦”,人們總會聯(lián)想起無機質的聲音、無處不在的自動化裝置。有時,它們還會有性格,可愛或憂郁,是航天員們太空冒險的“左膀右臂”。
拋開科幻小說和影視作品的“腦洞”,現實中,“天宮二號”的SpaceOS2操作系統(tǒng)絕對滿足你對“高智能”的想象。它可以自主地進行航天器飛行軌道、姿態(tài)調整、運行狀態(tài)的智能化診斷,以及遙測下傳、地面遙控指令的執(zhí)行。
SpaceOS2系統(tǒng)還可以實現“一心多用”。它能同時管理運行幾十個任務,并具備著從三臺互為備份的計算機中發(fā)現錯誤、下達正確指令的“三機容錯”功能。這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多臺計算機在故障時的無縫切換,為航天員在太空工作生活提供了有力的生命保障。
快速更換的“模塊”單元
在家千般好、出門萬事難?!疤鞂m二號”在入軌中,就面臨著發(fā)射過程中高低溫交叉“冰火兩重天”、劇烈震動的挑戰(zhàn)。萬一,艙內的設施壞了怎么辦?答案是快速更換的“模塊”單元。特別是智能配電單元,承擔著整個艙內的電力供應,是確保生命安全的重要設施?!疤鞂m二號”上首次采用了“插拔式”的結構設計,在地面的模擬試驗中,技術人員只需用幾分鐘就能完成一次維修更換。
“多功能平臺”可折疊收納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合體后,這個太空“兩居室”該怎么分配呢?五院“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透露說,航天員吃飯、生活在神舟飛船內,工作、娛樂及鍛煉身體在“天宮二號”內,再加上單獨的睡眠區(qū)、垃圾存放區(qū),組合體的空間被緊湊地格成了多個功能區(qū)。
跑步機、“動感單車”……在“天宮二號”大約15立方米的工作、生活區(qū)里,這個專門供鍛煉身體用的地方叫“跑臺”。為了節(jié)約空間,它和工作用的“多功能平臺”都被巧妙地設計成折疊收納,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間。
與家人私密通話的“云插座”
私密、溫馨,是“太空之家”宜居的關鍵。從整體上看,“天宮二號”用米白、深灰和天藍色裝點:墻是米白色的,底部是深灰,工作臺等面板則是天藍色。多層次的顏色劃分,給人清爽的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睡眠區(qū)里還增加了“云插座”,可供航天員與家人進行私密通話。借助天地鏈路,航天員在軌時,不僅可以與地面視頻互動,還能閱讀電子書或期刊、看電視新聞和比賽。設計人員還貼心配置了可以外放的音響設備。
暗藏玄機的“幕后衛(wèi)士”
目前,“天宮二號”生活區(qū)和儀器區(qū)的噪聲指標,嚴格控制在了50分貝這一適宜的程度。秘訣就是“雙管齊下”:一方面降低噪音源頭,比如把設備分區(qū)安裝;一方面在傳統(tǒng)結構上布置一些吸能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了消聲裝置。
熱控系統(tǒng)和環(huán)控檢測裝置是密封艙空氣質量的“雙保險”。表面上看,熱控系統(tǒng)像我們熟知的家用空調一樣,保證密封艙的空氣在人體最舒適的區(qū)間:溫度22℃-24℃,相對濕度45%-55%。但其實,它最大的亮點在節(jié)能!
“天宮二號”的熱控系統(tǒng)堪稱節(jié)能標兵:利用外太空的冷、密封艙內儀器設備的熱,通過內部、內外循環(huán)利用,實現了熱量的高效利用。以“天宮二號”的空間計算,正常的空調約需要1200瓦的功率,而熱控系統(tǒng)僅僅220瓦就搞定了!此外,環(huán)控檢測裝置將24小時不停地監(jiān)控二氧化碳、己醛等20多種有害氣體及有害微生物的濃度。一旦超過預警值,就會及時提示航天員處理。文/新華社
1.擬南芥和水稻是兩種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受到光周期調控的植物
2.此次實驗是以蛭石為土壤,鋪在一個長方形的盒子里,里面放入種子。這個盒子與儲液箱、控制箱等一起放入密閉培養(yǎng)箱,由“天宮二號”帶上太空
3.科學家在地面發(fā)出指令,控制箱接收到衛(wèi)星發(fā)射的指令后,會把營養(yǎng)液注入土壤,種子獲得營養(yǎng)液后,實驗正式啟動
4.航天員在返回地球前,需要把高等植物培養(yǎng)箱外面的鎖緊機構解開,拔出一個裝有在太空中生長擬南芥的容器,裝進特制的布袋子里帶回地球供后續(xù)研究
?
?
相關鏈接:
從“兩彈一星”到“天宮二號” 習近平領航九天攬月新征途?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