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交加”香港IPO
在全球股市震蕩的背景下,港股IPO分外熱鬧。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香港的新股上市,合計集資1,564億港元,港交所首發(fā)募集資金全球第一。這其中,有超過一半來自中國內地的金融服務機構,其他業(yè)務為消費、零售業(yè)及基礎建設業(yè)。一面是IPO市場的火熱,一面卻是在港上市新股頻破發(fā)。2015年在港上市的13只股票,目前有11只股票跌破發(fā)行價。與此同時,中國再保險、華融資產、中金公司等企業(yè)并未減慢赴港上市步伐,其中等待上市已達七年之久的中國再保險定于10月26日香港上市。
中再集團香港上市僅差“臨門一腳”。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中再集團暫定于10月26日香港上市,IPO指導價區(qū)間為每股2.25-2.70港元。
另據外媒報道,中再集團IPO將發(fā)行57.7億股股票,吸引到15位基石投資者,包括何超瓊、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等,已獲得11.2億美元認購。
對此,一位接近中再集團的投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基石投資者認購比例超過50%?!?/p>
事實上,中再集團等待上市已達七年之久。此次上市,雖然中再集團遭遇了股市的冰火兩重天,但其并未改初心。這背后的原因既有中再集團內在業(yè)務擴張的需求,也存在外界即國內再保險主體即將擴容的壓力。
同時,雖然中再集團凈資產收益率(ROE)并不理想,但影響其估值、發(fā)行等的因素疊加在一起依然較為理想,業(yè)內期望其成為“股市低迷中的一匹黑馬”。
上市計劃不因股市震蕩變更
轉眼,七年。
1996年,中再集團在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再保部的基礎上組建而成。2003年12月22日,經過重組改制,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成立。2007年10月,中再集團改制為股份公司。2008年,中再集團便計劃先引入戰(zhàn)略投資者,再進行A+H兩地上市。
然而,2008年災害頻發(fā),中再集團再保險業(yè)務損失較大,加之資本市場低迷,其上市計劃不得不延遲,這一等就是七年。
中再集團內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次上市,中再集團在2014年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p>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梳理,2015年1月,中再資產管理公司在香港設立的中再資產管理(香港)公司獲批,注冊資本1億元港幣;2月,保監(jiān)會批復中再財險注冊資本由95.32億元增至100.3225億元;8月,保監(jiān)會原則同意中再集團設立新加坡分公司,分公司以經營財產再保險與人身再保險業(yè)務為主,注冊資本金為5000萬新幣。
在人事方面,2015年6月,保監(jiān)會核準任小兵擔任中再集團合規(guī)負責人,任小兵為中再集團執(zhí)行董事、副總裁;8月,保監(jiān)會核準莫錦嫦擔任中再集團獨立董事,而莫錦嫦在公司融資、二級市場集資及上市公司合規(guī)事務方面以及相關交易有著豐富經驗。
然而,對上市進展一切順利的中再集團而言,股市的突然“變臉”則為其上市計劃增添了變數。
香港普華永道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5年三季度香港市場大型IPO宗數及集資額明顯減少,三季度港交所主板共有25只新股集資共260億港元,比去年同期數據減少近45%。
不過,中再集團似乎并不為股市所動。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取的信息來看,中再集團上市僅差最后一公里,10月26日便見分曉。
對于原因,前述接近中再集團的投行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再集團始終在堅定推進第四季度上市的計劃。資本市場變幻莫測,好當然喜聞樂見,但誰又能預測未來的走勢呢?而且,股市現(xiàn)在已經出現(xiàn)了穩(wěn)定向好的跡象。”
“同時,香港股市更為成熟、理性,并且如果一個準備上市的公司中途突然改變計劃,將涉及重新撰寫招股書、審計財務報表等,費時費力?!?/p>
另外,業(yè)內認為,中再集團按部就班推進上市計劃的原因,還包括國內再保險市場主體擴容在即的壓力。
2015年2月,七匹狼(002029)、愛仕達(002403)、騰邦國際(300178)發(fā)布公告,將聯(lián)合其他多家法人機構共同發(fā)起設立前海再保險公司;4月,人保集團(01339.HK)發(fā)布公告稱,公司將發(fā)起設立一家再保險公司;8月,泛??毓桑?00046)公告稱,擬通過間接全資子公司武漢中央商務區(qū)建設投資公司作為主發(fā)起人,聯(lián)合多家公司共同投資設立亞太再保險公司。
再保險公司估值較復雜
一位評級機構的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以目前中再集團的IPO指導價區(qū)間以及基石投資者的認購情況來看,中再集團的上市情況還是比較理想?!?/p>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以財產險業(yè)務為主的上市保險公司凈資產收益率(ROE)是影響其估值的重要因素。如果集團整體上市,則可以先將子公司進行單獨估值,然后再合并給出一個整體估值。
ROE又稱股東權益收益率,是凈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的百分比。中再集團近三年的財報顯示,中再集團2012年、2013年和2014年ROE分別為5.46%、7.53%和10.89%,而國內大型直保公司的ROE多在10%到15%之間。
不過,前述評級機構的分析師表示,“中再集團的ROE的確并不理想,但相比直保公司,再保險公司業(yè)務更為專業(yè),對其估值會更為全面和復雜。不僅如此,中再集團是國內唯一一家再保險公司,目前香港也并沒有一家專業(yè)從事再保險業(yè)務的公司,對其估值自然都會產生積極影響?!?/p>
根據21世紀經濟經濟報道記者此前獲得的中再集團初步招股說明書,中再集團在經營記錄期間取得了總資產、總保費收入和盈利規(guī)模的快速增長。中再集團的總資產由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1480.29億元增加至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1896.75億元,復合年增長率13.2%;總保費收入由592.99億元增加至737.53億元,復合年增長率11.5%;凈利潤由23.18億元增加至54.7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53.7%。
截至2015年3月31日,中再集團的總資產為2096.31億元。在2015年第一季度,中再集團的總保費收入及凈利潤分別為243.25億元及25.01億元。
同時,2012年至2014年,中再集團財產再保險、人身再保險和財產險直保各業(yè)務分部同期保費收入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9.0%、14.6%和11.9%。同期,財產再保險、人身再保險和財產險直保各業(yè)務分部凈利潤的年復合增長率為36.8%、126.0%和11.0%。
在2015年第一季度,中再集團的財產再保險、人身再保險及財產險直保業(yè)務總保費收入(扣除分部間抵消前)分別占中再集團總保費收入總額的30.9%、42.5%和27.9%。
中再集團的客戶涵蓋境內65家財險直保公司和70家人身險直保公司,其中包括人保財險、太保財險、平安財險、中國人壽、平安人壽、新華人壽等,客戶覆蓋率達93%,并在香港、澳門、新加坡、臺灣等市場確立了跨境人民幣再保險業(yè)務主再保險人的地位。
另據前述評級機構的分析師分析,“中再集團初步招股說明書中國際化、互聯(lián)網戰(zhàn)略都對其估值、發(fā)行有一定積極影響,而且其背后的股東是財政部、中金公司這樣的實力派?!?/p>
中再集團官網顯示,中再集團注冊資本為人民幣36,407,611,085元,其中財政部持股15.09%,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股84.91%。
?
相關連接:
“破凈潮”蔓延至次新股基 部分基金降倉避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