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健全改進作風常態(tài)化制度,圍繞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和建設。這對反“四風”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制度建設鞏固作風建設成果,實現(xiàn)反對“四風”、改進作風制度化、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避免反“四風”成為作秀和權宜之計。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各有不同,把它們歸到一塊兒來反對,說明它們之間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就像有一根無形的繩子,把它們牢牢貫穿在一起。如果能找到這根繩子,在這根繩子上做文章,說不定就能找到反“四風”的釜底抽薪之道。請問,有這樣一條系牢“四風”的繩子嗎?
的確有這樣一條繩子——搞“四風”無一例外都需要大把花錢,這些錢從何而來?“四風”之首的形式主義,主要表現(xiàn)為文件滿天飛,會議多如牛毛,檢查評比泛濫失控,公務活動講究級別排場,首長工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層出不窮……這些哪一樣都需要花錢,有的動輒就要花費幾百上千萬,這些錢絕大多數(shù)都是公款,都是財政掏腰包。
官僚主義主要表現(xiàn)為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專斷粗暴,強迫命令,盲目決策,胡亂折騰,嚴重侵害群眾利益,造成干群關系緊張,影響社會穩(wěn)定。官僚主義與形式主義密不可分,如鄧小平所說“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往往是官僚主義產(chǎn)生形式主義,形式主義助長官僚主義。搞形式主義要花錢,搞官僚主義同樣要花錢,有時甚至比形式主義花錢更多,造成財政資金更大的浪費和損失。
享樂主義主要表現(xiàn)為及時行樂,鋪張浪費,追求特權待遇和“合法腐敗”,如心安理得大搞“三公”消費,公款購置豪華辦公用品,公款送節(jié)禮等。奢靡之風主要表現(xiàn)為,沉溺“超級享受”,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如超標配備公車、多占辦公用房,長期租用賓館、酒店房間作為辦公用房或官員個人住所,濫建樓堂館所,熱衷于造節(jié)辦節(jié),勞民傷財。此“二風”與公款之關系最為直接,也最是揪扯不清,如果缺少公款的支撐,任何享樂與奢靡都無從談起。
某些權力部門及相關官員、工作人員,能夠輕而易舉甚至隨心所欲動用、揮霍公款,而幾乎不用為此承擔責任,這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四風”盛行不衰的重要原因。從“錢”入手,就這樣找到了一條貫穿“四風”的繩子(不排除從別的角度入手,還能找到其他繩子)。而某些權力部門及相關官員、工作人員之所以能輕易、隨意動用、揮霍公款,主要又緣于我們一直缺乏嚴格規(guī)范、強硬約束、具有法律效力的財政預算。既然“四風”能夠搞起來,主要是因為預算太軟太虛,讓權力部門及相關人員動用、揮霍公款太容易,那么,反“四風”的釜底抽薪之道,就是要把預算做硬做實,把財政預算管住管好,使權力部門及相關人員不能隨意動用、揮霍公款。這是加強反“四風”體制機制建設的一個關鍵。
為此,必須保障人大對政府預算進行嚴格的專業(yè)化審核,實施強有力的監(jiān)督,保障社會各界、普通百姓對政府預算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建立公開透明、規(guī)范完整的預算制度。要把政府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都納入預算,所有政府開支都要事先編制預算,預算一經(jīng)人大審議通過,就成為剛性的法律,任何部門和人員不得違反,否則就構成違法甚至犯罪,須受到嚴厲追究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