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3月12日出版的《環(huán)球時報》報道,莫斯科內務總局11日表示,警方釋放了所有10日在莫斯科集會之后被捕的人。內務總局稱,各警察分局在做完筆錄后釋放了所有被捕的抗議者,還對其中一部分人進行了說服教育。
不過,經歷了此次抗議浪潮,第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宮的普京,未來執(zhí)政的道路也不會一帆風順。法新社稱,普京在其第三次總統(tǒng)任期所面臨的經濟困境或許與其前兩次非常相似。但中產階級在抗議中所展示的力量使其任務顯得更為緊迫,且失敗的風險日益加大。經濟學家們如今都在觀察街頭抗議能否迫使普京推行被他所“遺忘”的經濟改革。
英國《經濟學家》最新一期文章分析說,雖然外國政府承認普京的勝利,而普京本人也在得知當選后流淚感謝選民,并許下種種施政承諾,但“莫斯科從來都不相信眼淚”。和10年前相比,普京在民間的受歡迎程度已經有明顯下降。俄羅斯最緊迫的問題還是經濟。從蘇聯(lián)后期開始,俄羅斯經濟成了典型的“石油國家”,經濟結構嚴重依賴油氣產業(yè)。普京上任之后,盡管確立了擺脫“能源附庸”的產業(yè)振興計劃,然而10年過去了,俄羅斯依舊依賴石油和大型制造業(yè)的發(fā)展模式。對普京來說,剩下的時間也許只有6年,而不是原來預想的12年。千頭萬緒中,他必須在經濟結構調整等帶有根本性意義的方面給俄羅斯帶來轉變。(駐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記者聯(lián)合報道王會聰 柳直)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